本报讯北京从古代城市向现代城市演变详情如何?由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组织有关单位和学者历时10余年整理校勘的《北京市志稿》,重点记载了清光绪年间到30年代中期的各种资料数据,堪称北京这一段历史的全息记录。
《北京市志稿》成书时间约在1938年至1939年间,编撰者吴廷燮、夏仁虎等人大都为晚清时期的进士、举人、翰林院编修等。《志稿》分为民政志、文教志、货殖志、金石志、人物志、职官表、选举表等17卷。其中民政志中载有北京市自宣统年间至民国21年的户口人数、历年外侨的国别、历年犯罪人数及破获的案件数等;建置志中载有北京马路的兴建、沟渠尺丈,以及自来水、电车、环城铁路等情况;文教志中载有同治6年清政府总理衙门上书皇帝建议于同文馆内添设算学堂(即京师大学堂也即后来的北京大学)的奏折以及京师大学堂总教习直至“誊录”的俸薪数额等。
据有关专家介绍,《志稿》重点反映的从清朝光绪年间至民国20年(公元1929年)的历史,正是北京市从古代城市向现代城市演变时期,也是中国历史上发生大变革时期,期间包括民国建立、日本帝国主义军事入侵等重大历史事件,学校、警察等制度也是在这一时期陆续建立的。《北京市志稿》撰稿时,有关资料档案还较齐备,现在多已遗失,因而该书稿极具史料价值。由于各种原因,该书成稿后一直未能出版,1986年,此稿被列为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“七五”规划研究项目,经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等单位10余年努力,这部尘封达半世纪之久的鸿篇巨制终于问世,全书共分15册,400余万字,近期正式出版。